EN
登录 注册 EN
首页> 和平城市 > 和平文章 > 和平特刊 > 正文

和平城市特刊-视点

2022-09-10 18:00:02

图片48.png

      The movie The Last Race and the documentary

The Forgotten Weixian Concentration Camp wrapped in Weifang

电影《终极胜利》

暨纪录片《被遗忘的潍县集中营》在潍坊杀青

2015年8月17日,在潍县集中营胜利解放70周年的这一天,纪录片《被遗忘的潍县集中营》暨电影《终极胜利》在潍坊杀青。12位曾被关押在潍县集中营的难友及后代共80多人自发回到潍坊, 故地重游,其中包括奥运冠军利迪尔的2个女儿和当年负责集中营营救行动的“鸭子行动组”成员王成汉老人。

电影《终极胜利》由香港著名导演冼杞然执导,奥斯卡影帝、《莎翁情史》主演约瑟夫?费因斯和中国著名男演员《山楂树之恋》男主角窦骁联合主演,以潍县集中营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徐牛的中国人顽强对抗侵略者,救护被日军关押在集中营的各国侨民、战俘的一系列感人故事,将潍县集中营搬上院线荧幕。

冼杞然导演是香港影坛的一员名将,代表作品有《西楚霸王》《三人世界》《黑猫》等。从剧本创作到完成拍摄,《终极胜利》前后历时10 年,可谓“十年磨一剑”。纪录片《被遗忘的潍县集中营》则以时间为轴线,用故事的叙事形式,以幸存者进入潍县集中营前后的亲身经历的事件为主推动剧情发展,讲述突然被关押在一起的陌生的人群如何从混乱矛盾走向协作与理解,在人性的层面,在面临饥饿与生死存亡的挑战时,他们如何互相搀扶,坚持生命的尊严,维护生命最美好的一面,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

据悉,2015年底,《被遗忘的潍县集中营》登陆央视。2016年初,《终极胜利》奔赴柏林,亮相柏林电影节,并于2016年3月在全球同步上映。

1666774756140157.png

柏尔根(B er gen),美国基督教美北长老会传教士,1893年到登州文会馆任教,19 01年接替赫士出任监督一职。19 04 年,随文会馆一同迁至潍县,,担任广文学堂(后改为广文大学)监督,1915年病逝于潍县。现山东大学内仍有保存完好的“柏尔根楼”, 即为纪念其杰出贡献而命名。

1666774775328182.png

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美国宾西法尼亚人,基督教美北长老会传教士,近代教育家、翻译家、慈善家,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驱。1863年底来华,在山东登州传教,开班登州文会馆。1904年,迁至潍县,与英国浸礼会在青州办的广德书院合并,改成广文学堂(后改为广文大学)。在中国从事教育数十年,狄考文始终主张向中国社会广泛传播西方的科学和文化, 以促进中国的进步。1908年,这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几十年的教育家病逝在青岛。

1666774875708940.png

狄乐播(Robert M. Matter),狄考文之弟,美国人。1881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院。同年底来到中国。此后,在潍县当地教友协助下,建立“乐道院”,用以传教、办学和开办诊所。狄乐播在中国传教近40年,于1921年9 月5日在潍县去世。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

1666774917904874.png

狄珍珠(Madge Dickinson),狄乐播的夫人,曾担任文美女子中学校长以及医院医师。狄乐播病逝后,狄珍珠掌管教会事务,并用她无私的爱,帮助中国。

1666774971153906.png

李恩惠(Li Enhui),美国人。1913 年到1927年间,任文美女子中学校长。在任职期间,为使女学生毕业后有胜任小学教师的能力和资格,便在中学最后一年增设了师范训练内容。19 22 年,她又同美国人阮芝仪创办了“模范小学”,只收初小学生,学制四年,主要由文美女中高年级学生讲课授业, 成为师范班的教学实习基地。

1666774994232208.png

路思义(Henry Winter Luce),美国人。1897年9月,受美国基督教美北长老会的派遣,与妻子伊丽莎白一同来到中国,在登州文会馆担任物理教师。在他和柏尔根博士的联络、推动与策划下,1904年,文会馆迁至潍县,建立了一所联合的高级教育学府——广文大学,他任副校长。后来他又被聘为燕京大学副校长兼建校委员会主席一职。19 27年秋,路思义因健康原因辞去燕京大学职务,回到美国。1941年12 月,路思义去世。

1666775030517784.png

卫礼士(R alph C. Wells),美国人。190 4年至1925年间在广文中学任校长。除主持校务工作外,卫礼士还教授英语课,担任体育指导教学生打球、做体操。他对学生既和蔼可亲又严格要求,教育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1925年,卫礼士调到上海,担任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在中国的总干事。

乐道院名人堂

曾经在乐道院工作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大多是在潍坊或中国的其他城市从事传教、教育、医疗等行业,他们怀揣着怜悯与爱,将他们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正如特蕾莎修女所说:“爱就是最大的和平。”(图片由潍坊市博物馆提供。)

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美国宾西法尼亚人,基督教美北长老会传教士,近代教育家、翻译家、慈善家,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驱。1863年底来华,在山东登州传教,开班登州文会馆。1904年,迁至潍县,与英国浸礼会在青州办的广德书院合并,改成广文学堂(后改为广文大学)。在中国从事教育数十年,狄考文始终主张向中国社会广泛传播西方的科学和文化, 以促进中国的进步。1908年,这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几十年的教育家病逝在青岛,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当初决心“把一生献给中国”的诺言。

狄乐播(Robert M. Matter),狄考文之弟,美国人。1881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院。同年底来到中国。此后,在潍县当地教友协助下,建立“乐道院”,用以传教、办学和开办诊所。狄乐播在中国传教近40年,于1921年9 月5日在潍县去世。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

狄珍珠(Madge Dickinson),狄乐播的夫人,曾担任文美女子中学校长以及医院医师。狄乐播病逝后,狄珍珠掌管教会事务,并用她无私的爱,帮助中国。

路思义(Henry Winter Luce),美国人。1897年9月,受美国基督教美北长老会的派遣,与妻子伊丽莎白一同来到中国,在登州文会馆担任物理教师。在他和柏尔根博士的联络、推动与策划下,1904年,文会馆迁至潍县,建立了一所联合的高级教育学府——广文大学,他任副校长。后来他又被聘为燕京大学副校长兼建校委员会主席一职。19 27年秋,路思义因健康原因辞去燕京大学职务,回到美国。1941年12 月,路思义去世。

柏尔根(B er gen),美国基督教美北长老会传教士,1893年到登州文会馆任教,19 01年接替赫士出任监督一职。19 04 年,随文会馆一同迁至潍县,,担任广文学堂(后改为广文大学)监督,1915年病逝于潍县。现山东大学内仍有保存完好的“柏尔根楼”, 即为纪念其杰出贡献而命名。

李恩惠(Li Enhui),美国人。1913 年到1927年间,任文美女子中学校长。在任职期间,为使女学生毕业后有胜任小学教师的能力和资格,便在中学最后一年增设了师范训练内容。19 22 年,她又同美国人阮芝仪创办了“模范小学”,只收初小学生,学制四年,主要由文美女中高年级学生讲课授业, 成为师范班的教学实习基地。

1666775265548851.png

戴爱美(Mary Taylor Previte),戴绍曾的妹妹,美国新泽西州议员,与哥哥戴绍曾参加2005年举办的潍县集中营解放60周年大会,并发表演讲说“中国是我的母亲。”

1666775464277302.png

戴绍曾(James Hudson Taylor III),1929年8月12日生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之曾孙,戴存仁之孙,戴永冕之子。曾先后担任台湾圣光圣经学院院长、中华神学院院长、新加坡海外基督教使团总主任,以及香港“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总裁等职。

1666775551799241.png

李爱锐(Eric Henry Liddell),1902年1月16日出生于中国天津。曾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摘得400米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大学毕业后返回天津任教二十余年,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1666775576206148.png

罗恩•布里奇(Ron Bridge),潍县集中营幸存者、英国二战远东集中营营友协会主席(ABCIFER)、退休飞行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为了帮助营友获得日本政府的赔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奔走世界各地,去寻找营友资料,因此成为这方面的历史学家。通过罗恩•布里奇的不懈努力,每一位营友最终都获得了应得的赔款,ABCIFER于2009年结束。

潍县集中营里的知名人士

文 / 武夫强

眼触这座百年前的深灰色欧式建筑,抚摸风雨剥蚀的块块砌砖,脚踏被日月磨平了的光滑石板,耳畔仿佛听到七十多年前关押在这座东方最大的集中营里难民的呻吟和呼喊......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真实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暴行,与遗存在世界各地法西斯集中营一样,都是人类伤痛的记忆。

在这里,让我们通过照片认识一下曾经被关押在这里的欧美知名人士。

(图片由潍坊市博物馆提供。)

当年那个“快乐的角落”

恒安石(Arthur William Hummel),1920年6月出生在中国山西省汾阳县。他的父亲恒慕义是位传教士,曾在中国传教多年。

20世纪四十年代,恒安石到达北京,在辅仁大学男子附中教授英文。1942年被侵华日军关进潍县集中营,1944年6月9日,他与狄兰(大英烟厂经理)一同成功越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恒安石回到北京,参加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工作,直至1949年回到美国。回国以后,恒安石在芝加哥大学完成大学课程并取得硕士学位。他后来进入美国国务院,开始了职业外交官的生涯。

1972年,尼克松成功访华,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始消融。恒安石调回到华盛顿,

出任主要负责中国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直接参与了中美建立联络处的谈判。1981 年,恒安石成为第二任美国驻华大使。1982年,恒安石会晤邓小平,并达成了中美两国双边关系重要基础的著名的《八·一七公报》。恒安石将此视为他任内最大的成就。巧合的是,潍县集中营的解放日,也是8月17日。

1985年,恒安石离任。恒安石曾专程到达潍坊昌邑,探望曾经帮他逃出集中营的老战友郝毓秀老人。1987年6月,恒安石与夫人回到潍坊参观旧地。2001年2月6 日,恒安石在华盛顿逝世,享年80岁。

美国花旗银行前副董事长司马雷的夫人沙德拉,出生在潍县集中营。为了缅怀苦难的过去,1989年4月,司马雷夫妇专程来访,为了表达对出生地的怀念和教育的关心,用自己的积蓄在潍坊第二中学设立了奖学金,每年用1000美元奖励学校高考前10名的学生。

被鸭子救援队解救的孩子中,有一个叫哈康?叶福礼(Hakon Daniel Torjesen),时年17岁。

在潍县集中营被胜利解放七十周年活动现场,已经是87岁高龄的叶福礼携妻儿孙辈从遥远的美洲跨越千山万水重返乐道院。在乐道院集中营纪念馆四楼,他找到了当年自己曾经居住过的房间,回忆的闸门轰然打开:“当时窗外没有建筑,全是庄稼地,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叶福礼说,“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快乐的角落”。这个角落,已经在岁月中长成了他生命里的一扇窗。

穿越时空,再次站在曾经千方百计想逃离的营房,哈康?叶福礼感慨万千,不停地给同行的五个孙辈们讲述当年的集中营岁月,一切是那么鲜活而深刻,看得出,那段不堪的岁月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了他的心头,成了他生命里抹不去的痛。

被解救后,17岁的哈康?叶福礼回到了美国定居,再回到潍坊时,他已经是87岁的老者,一切恍如隔世。

哈康?叶福礼的父亲是挪威传教士Peter Torjesen,又名叶永青。上世纪30年代叶永青夫妇在河南河曲宣传行医,在大饥荒时期,他们的教堂成了贫苦中国人的避难所。日军侵华期间,叶永青在空袭中遇难身亡(1988年,河曲县政府追认叶永青为烈士)。后来母亲带着四个孩子到了山东烟台,年轻的哈康就在芝罘学校上学。1943年8月,他与亲人们一同被转移到了潍县集中营。

在集中营的每天早上,哈康和其他被关押的侨民天天报名点数。集中营侨民绘制的“地下黑市”交易图。利奥波特一家的表号牌人要排队接受日本人点名, 必须戴着相应的号码簿,同时还要用日语报数。几百个孩子上课前后也得干活,轮流帮厨、做煤球或种菜、运煤、拾柴、刨地、清除粪便垃圾等,不服从,日伪军就用脚踢,打耳光,用枪托捅他们的后腰。哈康住在集中营医院四楼的一个小房间里,在这个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当年住着8个孩子。又高又瘦的他蜷缩在最里面一个墙拐角形成的小角落里,从头顶上的斜窗看外面的世界。可想而知,这个“快乐的角落”里浸淫着怎样的辛酸和渴望。

叶福礼虽然已经记不清王成汉的样子了,但是再相见时,两位老人激动万分。“你就是来自天堂的天使!”哈康? 叶福礼激动地握着王成汉的手,想不到70 年后,他还有机会再见恩人。(图片由潍坊市博物馆提供。)


上一条:和平城市特刊-寻访-讲述

下一条:和平城市特刊-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