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登录 注册 EN
首页> 文物征集 > 感恩捐赠 > 正文

乐道红色经典丨鸡蛋和铁床的故事

2021-10-08 11:42:09

  乐道院

1.jpg

  (↑ 乐道院大门 ↑)

  乐道院,地处潍县城东南,原为李家庄农田,经李芳龄售给美国长老会的代表狄乐播(Rev. Robert M. Mateer, M.D., 1853-1921),时在1881年年底即光绪七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2年至1945年,日军在此设立“敌国人员生活所”,最多时关押在华欧美侨民2000多人,一度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集中营”。

  潍县集中营

2.jpg

  (↑ 潍县集中营 ↑)

  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势波诡云谲。在东方,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并迅速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进一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欧洲,1939年德国悍然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8年初,日军占领了胶东半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3月在中国山东潍县乐道院设立了西方侨民集中营,关押了2000多名西方侨民,其中包括327个孩子。

3.jpg

  (↑ 男子关押房 ↑)

  在异国他乡被迫离开温暖的家,被关押的侨民们失去了自由,更让他们感到可怕的是不知道战争的尽头和他们自己将要面临的命运。集中营的生活相当艰苦,日军看守穷凶极恶,规定除80岁以上高龄体弱多病的赫士博士和戴存仁牧师外,其他人不论男女,不管是贵族、官员、专家、学者、商人都必须参加劳动。每天起床钟敲响后,都得赶紧起床,洗漱后分别到三处食堂吃饭,饭后钟声一响,都要到操场按照划分好的六个队在看守们指定的区域排队点名,用日语报数。入寝钟声敲响后,必须回到房间睡觉,不准在别处逗留。在集中营内,除少数家庭单住一间房外,多数混合居住,小平房内每间住8个人,大房间里,几十个人挤在一起,对成年人来说,毫无隐私可言。

  随着战争的深入,集中营里的食物供应日渐减少,大家在沉默中忍受着长期的饥饿,憔悴消瘦,体力枯竭,神情麻木。有人失重100多磅,面对如此恶劣的情况,被关押人士的代表德位思博士迫切希望能与外界取得联系以求得帮助,可是日本人的监控非常严密,于是他想到了唯一能自由出入集中营的掏粪工张兴泰父子。

  张兴泰父子是附近李家庄的农民,当这些外国人在集中营求救时,耿直忠厚的张兴泰没有半点犹豫,冒着生命危险将信转给了营外原广文中学校长黄乐德牧师。

  四周的民众得知集中营的惨状后,非常同情,在各自家境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踊跃捐赠善款,时值美金10余万元。这批款项由黄乐德的儿子黄安慰与女儿黄瑞云分三批秘密送往中立国瑞士驻青岛代办处艾格外交官手中,再以国际红十字会的名义购买集中营急需的药物和营养品,分批送往集中营。正是这一批批的救命物资,才使得仍被关押的2000多名西方侨民能够幸运地支撑下来。

  从1942年到1945年,潍坊人民曾多次援救和帮助那些身陷囹圄的西方侨民,有的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日黄昏,当潍县西上虞河的青年韩祥第二次在电网上放置木板,携带食品越墙而入时,被日军看守发现,慌乱中不慎触电死亡。日军看守为了示众,故意让尸体在电网上悬挂了两三天。

4.jpg

  (↑ 逃出集中营的人员与救助过他们的中国人以及部分难友合影 ↑)

  1944年6月9日晚,集中营内发生了二人逃走事件。逃出的是通晓中国语言、之前任北平辅仁大学教师的美国青年教师恒安石和曾在英国海军担任报务员、退役后在华担任英美烟草公司销售经理的狄兰。此次越狱计划由熟悉当地情况的德位思博士和雷振远神父策划,通过在集中营掏粪工张兴泰父子,联系到了潍县抗日武装,趁夜晚日本看守离开岗哨,去检查电网的时机,由身高两米的英国电气专家汤米·韦德充当人梯,狄兰和恒安石先后从院墙跳了出去。成功逃脱后,恒安石和狄兰辗转到达了抗日游击队(苏鲁豫战区四纵队)驻地--平度县孙正村。随后他们分别给美、英驻华使馆写了密信,游击队派人将密信送到重庆美英驻华大使馆。不久之后,援华美军总部迅速调拨一批军用物资和资金,指示他们就地参加中国抗日游击队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潍县集中营盼来了胜利的曙光。

1945年8月17日,美军援华总部派出代号为“鸭子”行动队的营救小组,驾驶B-24型轰炸机,抵达潍县集中营上空。侨民们看清飞机上美军符号及天使标志后,顿时沸腾起来,发了疯一般向院门外冲了去。

鸭子行动小组7位伞兵队员在玉米地和高粱地里集结后,立即整队实施营救。

备受3年折磨的侨民,在获得自由的那一刻,扑倒在地痛哭不已。降落伞碎片,伞兵身上的纽扣、徽章,甚至女孩剪下他们的一小撮头发,都成了他们收藏的纪念品。

潍县集中营解放后,被囚禁的人士大多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现在主要散居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

对于集中营中的幸存者而言,潍坊的特殊经历已经成为他们永远的、挥之不去的记忆。

2019年10月29日,潍坊市市民韩崇斌老人将家里珍藏的铁床,无偿捐赠给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

具韩崇滨老人回忆,“铁床”是1943年被他父亲韩绪廷带回家的,当时乐道院被日本侵略者改造成了亚洲单体最大的西方侨民集中营,用于关押外国在华侨民。在此期间,战争的硝烟和枪炮的嘶吼不断的折磨着这些外国友人,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使得他们形同佝偻。为了帮助这些外国侨民,集中营周边的潍县人民冒着极大的风险,趁着浓浓黑夜,与日本侵略者的枪做着无声的斗争,用勇气和双手,为墙内的外国友人送去食品和药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早就被日军洗劫一空的侨民无以为谢,便将这张“铁床”,送给帮助他们的韩绪廷。

铁床长185厘米、宽77厘米、高62.5厘米,铁床侧面印有“DAKIN BROTHERS LONDON”字样,为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上一条:“鸭子行动队”如今唯一在世的成员——王成汉

下一条:藏品征集丨秦博瑞先生捐赠潍县集中营博物馆书籍